古城文化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文章中心 > 古城文化
大理各种节日
2012-07-25 03:34来源:admin浏览数:1777

大理各种节日


大理白族、彝族除有与汉族相同得春节、清明等节日外,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。 

“三月街”又名“观音节”,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集市期,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。于每年夏历 月 15 日至 20 日在大理旧城西点苍山麓举行,届时表演舞蹈和赛马。物资交流早年以骡马、山货、药材为大宗,四川及江南各省均有商人到此。 

   白族多崇拜“本主”(保护本境之主),在白族聚居的村寨都供奉相当于村社神的“本主”。 

   “绕三灵”则是白族的民间歌舞节,夏历四月下旬举行,延时 日,以弹唱歌舞为主。“火把节”于夏历 月 25 日举行,是彝族的重大节日。各民族的大小节日相加,可说是月月有节日,正月 15 日有“青姑娘”节和“密祉花灯节”; 月 日为“彝族打歌会”; 月“蝴蝶会”; 月“栽秧会”、“回家乐”; 月“石宝山歌会”; 月“将军庙会”; 月“菊花会”、“登高节”; 11 月过“冬冬节”; 12 月有“牙旺节”。无论何时到大理,都有看到戏曲、歌舞、灯会、祭祀等民俗活动。 


大理的主要节日 


耍海会 

  耍海会,又称为“捞尸会” 相传是为打捞斩蟒英雄赤城尸体而得名。每年农历 月 23 日到 月 23 日这一个月里 洱海沿岸的白族村寨都有泛舟洱海的习俗, 一个村接一个村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 月初 在大理才村举行的耍海会。这一天,周围的村庄都将船只装扮一新 把船划到这里参加比赛。据师范《滇系》记载 : “ 月 23 日,西洱滨有赛龙神之会。百里之中 , 大小游艇咸集,祷于洱海神祠即祀,灯烛星列,椒兰雾横。尸视既毕,容与彼间。即人无贵溅贫富,老幼男女都出游酒肴笙歌,扬帆竞渡。”人们泛花舟在湖上边游来荡去,边唱边吃,尽情欢乐。 

  也有说 月初 是皮逻邓的妻子白洁圣妃跳海殉夫的日子,耍海会是打捞白洁圣妃的尸体,两说均与“捞尸”有关,所以又称为 “ 捞尸会”。 


海灯会 

  海灯会每年农历 月 22 晶洱源茈碧湖上举行。这天是罢谷山龙王庙会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龙王庙前的岸边停满了放海灯的船只。夜幕降临,放海灯人要到龙王庙祭龙王 然后吹吹打打地登上放海灯的船,将船驰入湖中,一老人先将龙王旗点燃,再点燃龙王灯并将龙王灯放入湖中。这时,其他放海灯的船只,将制作好的海灯在唢呐声中陆续放入湖中,船边划边放,不时还燃放鞭炮。海灯形状如莲花,点燃后耀眼夺目,一盏盏海灯随风在湖中飘荡,顷刻间万盏海灯齐明,星星点点好似群星降落湖中 ,闪闪灼灼 ,十分壮观。 


栽秧会 


  每年农历 月夏至时 , 是“栽秧会”的时节。举办“栽秧会”时,人们抬着秧旗,敲锣打鼓集聚村头举行活动。除简单祭祀外 , 都是人们自娱性的民间歌舞,充满了节日的气氛。它是一种祭祀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娱乐活动,其目的祈祷丰收,同时也是人们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,许多人家自愿结合以换工方式进行集体栽插。并且要选出一位“秧官”,用农作物或农具妆扮起来,诙谐有趣,使人看了发笑。然后整个活动又在秧官的指挥下进行。仪式完后,来到田间把秧旗插在田头,吹起唢呐,秧官手敲芒锣,用锣声的快慢来调节劳动速度。整个活动充满喜庆和欢快。 


渔潭会 

  每年农历 月 15 至 21 日 在洱源县渔潭坡举行。其性质同大理三月街一样,为农贸物资交流会,主要以农产品、 畜牧、嫁妆和渔具为主。过去习俗是在卖各式各样竹编渔具和鱼网的摊点前面,还要摆一桶(盆)鱼,以尾为单位买卖,供们品尝。而且街市开始时,先卖渔具。渔具卖完后才开始其他的贸易。由于中秋以后收割季节已过,当地群众有的开始备办婚嫁的用具,嫁妆特别畅销,所以也有人把渔潭会称为“嫁妆会”。会上也还举行各种文体活动。近年来因规模逐渐扩大,鱼塘坡也容纳不了,改在沙坝如期举行。 


蝴蝶会 

  蝴蝶会地点是在蝴蝶泉,时间为农历四月十五日。相传是为白族人民纪念为反抗封建婚姻而投泉殉情的霞郎、雯姑而举行的传统盛会。 


绕三灵 

  绕三灵始于南诏,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。“三灵”指的是“佛都”崇圣寺、“神都”圣源寺、“仙都”金奎寺。绕三灵,白语叫“观上览”,意为“逛三都”,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盛会。会期为每年农历 月 23 日至 25 日。 

  届时,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,浓妆淡抹,排成长蛇阵。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,绕到“神都”圣源寺,祈求风调雨顺,人寿年丰;第二天绕到“仙都”河矣村金奎寺,祭祀宋大理国国王段宗榜;第三天绕回“佛都”崇圣寺,祈祷上苍保佑、永镇山川、天地安宁,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。 

  队伍以村为单位,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、白毛巾,边舞边对唱白族“花柳曲”。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,有的打霸王鞭、敲八角鼓、双飞燕,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。白天边走边唱边舞,一路欢歌笑语;晚上,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,烧茶煮饭。饭后,老人一边喝茶,一边弹三弦,唱“大本曲”,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,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,直至通宵达旦。 

 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“狂欢节”。 


葛根会 

  崇圣寺三塔下的文笔村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民族盛会��"葛根会"。每年正月初五,周围百里的各族群众 身着五颜六色的盛装,成千上万地聚集到这里。在五六百米长、丈把宽的街子上摆满了清一色的葛根。 卖葛根的摊子很别致,一块砧板、一把菜刀、一杆秤、 一小碗土碱。旁边就是一箩筐粗细不等、黄白有致的葛根。 

卖葛根的白族姑娘用菜刀把葛根在砧板上一片一片地切下,沾点土碱,品尝起来苦甜苦甜的,很有风 味。如果需要多,那就不作薄片生嚼,而是用秤来称了。回家用冷水浸泡长达三个月,不减其味。 

   葛根属藤本植物,食用块根部分。它含大豆黄同、淀粉和异黄、葛素等,有升阳生津,健脾开胃的作用。这种专卖 "提神补气、生津、健胃"的葛根盛会 一年更盛一年。 


石宝山歌会 

  石宝山歌会会期为每年农历 月 27 日至 29 日 天。每逢此时,剑川及邻近的大理、洱源、云龙、兰坪、鹤庆、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云集石宝山,对歌玩耍。 

   相传南沼时,有个美貌的白族女歌手在宝相寺接连唱了 天 夜优美动听的曲子,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。人们说她是"曲神"下凡,就尊她为"曲姆"。并为她在石宝山修建了坟墓。以后,凡是上石宝山对歌的人 无论男女,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。据说这样才能唱得好,在对歌中就可以相上心爱的人。 

   直到如今 每年在宝相寺和石钟寺都要搭起对歌台,白天歌手登台对歌比赛,夜晚青年男女则在树林中、大石旁、火塘边唱调子互相表达爱情。石宝山歌会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。 


火把节 

  火把节是大理白族、彝族以及其它一些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。相传源于南诏,是为了纪念白洁夫人而流传至今的。从活动内容看,都是与农业生产有关,但从传说故事看,又是祭祖和纪念性的节日。 

白族的火把节是每年农历 月 25 日,彝族是 月 24 日。届时,户户门前燃起丈长火把,家家厨房烹饪佳肴。用毕晚饭,男性青年手持火把,成群结队,要么对着姑娘们燃烧松香火,善意嬉弄,以示祝福;要么奔向田坝,形成一条条火龙,驱邪逐恶。姑娘们则把端阳节戴上的五彩“手镯”线放在火把上燃烧,籍以消灾除邪。彝族男女青年则围着火把狂舞高歌,欢快不已。 

尤为壮观的是每个白族村寨都要在村子中央的彩线上系上火把梨、乳扇、鞭炮,插上书有“五谷丰登”、“人畜平安”字样的三角旗,显得威武雄壮。当夜幕降临,大小火把齐明,红光满天,响声震耳,群情激奋,雀跃不已。 

祭火把、点火把、绕火把、耍火把等仪式逐步把节日气氛引向高潮。姑娘们则把金凤花根捣碎 , 包在手上染成红指甲,以纪念白洁夫人对爱情的坚贞。在大理海东还举行龙舟竞渡,称为“赛花舟”,船头由一手执杨柳枝的人指挥,水手们配合锣鼓,呐喊的节奏, 努力划桨,锣鼓、唢呐声响彻云霄。 


白族本主节 

“ 本主”意为“本境、本家族的福主”,即本境之主,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。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,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。村民不论升官发财、疾苦病痛、生儿育女,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。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、烈女贞妇、孝子忠臣等。各村都建有本主庙,庙宇宏伟,本主像雕塑精湛,造型美观。每逢本主诞辰,都要杀猪宰羊,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,称之为“本主节”。本主节十分隆重,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,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民间歌舞表演,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。 

   各村每年定期祭祀本主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。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,祭祀时间各地不一。 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。有自然崇拜之神、有崇拜的英雄为神、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、也有南诏大将等等。 

   各村白族人民信奉的本主多种多样 有传说中的神 也有历代的统治着 还有忠臣孝子 , 烈女节女及少量的自然神等。但是 这些本主不同于一般不食人间烟火的神,他们是具有七情六欲的神。本主不单在辰时祭祀 , 平进不论疾病 , 婚丧 , 生儿育女 , 出远门等都要祈求本主的保佑 因此本主的香火已很兴旺。 本主传说故事非常丰富。 


三月街民族节 

  “一年一度三月街,四面八方有人来。各族人民齐欢唱,赛马唱歌做买卖。” 

   “三月街”又叫“观音市”,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传说唐永徽年间,观音菩萨前来大理用白语讲经说法,听众越集越多,形成了集市。由于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——博南古道的重要通商口岸,因此三月街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集会。 

   每年农历 月 15 日至 21 日,是大理三月街的会期。 1991 年起又定为大理州民族节,故称“三月街民族节”。届时,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举行盛大集会。滇西各少数民族,乃至全国各地商贾云集,中外游客纷沓而至,在这里进行牲畜、药材、茶叶、铜器等名特产品物质交易。 

   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的为期一周左右的“三月街”,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,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。“三月街”每年都按时在大理三月街苍山东麓,大理城西举行。这时期,“诸商云集,环货山积”,各族人民都要把最好的工艺品,土特产品拿到月街上出售,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“三月街”上演出,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。届时人潮如流,各族服饰争奇斗艳,各地歌舞好戏连台;各位骑手逐角竞技,舞姿千般,歌声如海。着实令人目不暇接,情随景移,乐而忘返。 

   正如清光绪年间大理留日学者李燮火《竹枝词》所赞“昔日繁盛几春秋,百万金钱似水流。川广苏杭精巧货,买卖商场冠亚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