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会】
[行政区划]
现辖下关镇、大理镇、凤仪镇、喜洲镇、银桥镇、湾桥镇、上关镇、挖色镇、海东镇、太邑乡共9镇1乡,并设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。
[人口组成]
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。境内居住着白族、汉族、回族、彝族、藏族、傈僳族等25个民族的同胞。全市总人口62.35万人(其中白族占大约67%),城镇人口接近20万人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。
主要宗教信仰:本主教、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、基督教。
【城市发展】
[基础设施]
交通: 建
成并开通国内多条航线的机场和大理至昆明铁路专线,修通了大理至昆明、大理至保山的高等级公路、大理至丽江的旅游公路,环洱海旅游公路,修建了苍山索道、
洱海航运码头,开辟了旅游专线。目前,全市有750辆旅游客车,800余辆出租车及游船41艘(其中5艘豪华旅游船,小船36艘)。形成了集航空、铁路、
公路、洱海航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。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、西藏、东南亚国家的桥梁。
旅游接待:有旅游餐馆260多家,旅游星级饭店69家(星级饭店房间数5877间):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,四星级5家,三星级22家,二星级40家,旅馆、客栈、招待所600多家,总接待床位34896张,餐饮、住宿设施总体能满足游客需求。
【文化】
[白族曲艺]
大理白剧: 白剧是流行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,它包括吹吹腔和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,同时融进部份白族民歌、舞蹈。1949年建国后,吹吹腔与大本曲剧合流为白剧。
白族调:白族人民在歌舞时随口兴唱的一种曲调,以白族话演唱,生活气息浓厚。
诵经调: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,诵经时所演奏的曲调。主要乐器为木鱼等,曲调庄重、和谐,显得古老、深沉。
吹吹腔:俗名“板凳戏”,是白族的古老剧种之一。
大本曲:又名本子曲,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曲艺。
洞经古乐:原为一种道教音乐。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,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,最终形成了现在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。
[民间艺术]
白族扎染:是白族的传统工艺,集文化、艺术为一体,历
史相当悠久。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,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,随后入染料浸染。晾干之后,去掉捆扎的棉布,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。纯
手工制品,朴实大方,素雅凝重。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,因此扎染手法多样,变幻无穷。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,如:桌巾、门帘、服
装、民族包、帽子等等。
大理石工艺: 以天然大理石制作的文房四宝,花盆,花瓶,灯具等 。 质感柔和美观庄重,格调高雅 。
下关沱茶 :产制历史悠久,早在明代(1368—1644)谢肇制的《滇略》一书中有“士庶用皆普茶也,蒸而团之”的记载。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、云烟被誉为“滇中三宝”。
白族刺绣技艺 :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手工艺。 在农村,刺绣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。刺绣品以往自产自销,互赠有无。
乳扇: 是白族等滇西北各民族中吃的一种奶酪。用牛奶制成。
[ 民族风情 ]
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,白族占有全市人口的65%。白族风情多姿多彩,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。
白族民居: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、庄重、大方,白墙青瓦,古朴大方。
白族服饰:白族服饰在色彩上大多为红白相间,采用对比鲜明、明亮的色块反衬出色调的协调。“苍山绿,洱海青,月亮白,山茶红,风摆杨柳枝,白雪映霞红”正是对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。
白族舞蹈:霸王鞭舞是白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代表。舞蹈表演所用的彩棍为山竹所制,竹间穿有一串三枚或两串六枚的铜钱。
宗教文化:本主信仰。“本主”一词的含义是“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”。白族的“本主”是“人神兼备”的护卫神,仍处于原始宗教阶段。但是这种原始的崇拜,已渗入了祖先崇拜、英雄崇拜,并使祖先崇拜、英雄崇拜构成了“本主宗教”的崇拜核心。
[传统节日]
绕三灵
时间:夏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
介绍:过节时,人们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,祈祷赛歌;二十四日,人流经过喜洲镇,向南洱海边村庄进发,当晚便在当地村庄的本主庙欢庆赛歌;二十五日,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,在此祈祷欢庆之后归家。
三月街
时间: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
介绍: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,又是赛马、滇戏、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,热闹非凡,盛况空前。